植树节|种下希望,种下未来
每年的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作为环境人,相信大家一定十分了解树木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植树节,正是为树木、环境而生的节日。绿化祖国,改善环境。每年都有人在这个节日拿起铲子,踏起步子,走向郊区去植树。
1棵树,
1天可以蒸发400公斤水,大约可制作200公斤纸浆,大约可制作750卷卫生纸,1年可贮存1辆车行驶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
1亩树林,
放出的氧气可供65人呼吸一年,一年可吸收各种粉尘20~60吨,一年可吸收二氧化碳67公斤,可以释放氧气约49公斤,可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公斤。
我们国家,
森林面积20768.7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1.6%,森林植被年涵养水源量5807.09亿立方米,森林植被年固土量81.91亿吨,森林植被年吸收污染物0.38亿吨。
关于植树,还有一段有趣的历史。中国的植树节最早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人提出,设立在每年的清明节。我国早有在清明节插柳种树的传统,插柳被文人墨客视作一种风雅的传统。
不仅如此,西魏、北周时期还有一段种树的美谈。自古以来,官道上每隔一华里便在路边设置一个土台,作为标记,用以计算道路的里程,也就是现在的里程碑。大将韦孝宽上任后,发现土台的缺点很多。经风吹日晒,特别是雨水冲涮,很容易崩塌,经常需要修补,不但增加了国家的开支,也使百姓遭受劳役之苦,费时又费力。韦孝宽经过调查了解之后,毅然下令雍州境内所有的官道上设置土台的地方一律改种一棵槐树,用以取代土台。这样一来不仅不失其标记和计程作用,还能为往来行人遮风挡雨,并且不需要修补。韦孝宽的这一作法,无疑是造福桑梓,减轻家乡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古人很早就懂得利用树木改善生活的环境。
时间到了现在,这样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最著名的莫过于三北防护林了。由于环境恶化和地理因素等原因,我国的西北部常年受风沙侵扰。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一个国家级的项目诞生了——三北防护林。通过建设一道绿色的屏障来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科学的规划、人民的辛勤共同铸成了这座城墙。
当今时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然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为了守护春暖花开,绿草如茵,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中,环保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在3月12日植树节到来之际,我院团委青协举办了“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绿色文明”植树节宣传活动,希望同学们能够参与其中,一同为保护我们的家园贡献力量。
活动开展前期,青协干事在环境院管培群中积极呼吁同学们参加这次植树节宣传活动,随后由相关负责人告知活动规则并统计志愿者名单。
活动进行过程中,参与活动的志愿者根据规则制作植树节宣传小视频,或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编辑成宣传文案发布到QQ空间或朋友圈,或制作植树节宣传海报来宣传植树节相关知识。
在本次植树节宣传活动中,160余位志愿者向大众讲解了环保知识。为大众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做出了努力,同时为保护生态环境、共创绿色家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多样的活动形式不仅让志愿者们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同时也锻炼了大家查找资料,制作海报以及编写能力,并且通过自身的力量带动同学及家人等,培养了大家的环保意识。
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树。树木为我们提供资源,树木为我们抵挡风沙。说到底,人类的文明发展离不开环境。习近平同志也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环境人的我们也要做好我们的工作,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我们的国家做出一点贡献。
文字来源:环境院团委青协 网络 唐睿辰
图片来源:我院团委青协 网络